跳到主要內容

我國貿易救濟案件專網 我國貿易救濟案件專網

當期刊物

   
美國國際貿易法院肯認國際貿易委員會就越南生蜂蜜之緊急情況認定
  美國國際貿易法院(CIT)於2023年11月17日肯認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就自越南進口之生蜂蜜(raw honey)課徵反傾銷稅案有關緊急情況(critical circumstances)之認定。
  一、案件背景說明
   依美國反傾銷調查相關規定,在商務部(DOC)及ITC分別做出傾銷及損害之初步肯定認定後,通常會對涉案進口產品臨時課徵反傾銷稅或稱暫停結算(suspension of liquidation)。然為防止進口商於臨時課徵反傾銷稅前大量進口涉案產品,DOC認定緊急情況存在,並經ITC認定前述產品之短期大量進口可能嚴重減損反傾銷稅之救濟效果時,DOC得對自臨時課徵反傾銷稅日前90日進口之涉案產品回溯(retroactive)課徵反傾銷稅。
   DOC就前述緊急情況認定之考量因素包括:(1)涉案產品是否曾於美國或其他國家有傾銷行為並造成損害之紀錄;(2)進口商明知或可得而知出口商有傾銷行為;(3)涉案產品於極短時間內大量進口。依19 U.S.C.§1673d(b)(4)(A)(ii)規定,ITC之考量因素則為:(1)涉案產品之進口時間及數量;(2)涉案產品庫存增加情形;(3)其他會嚴重減損反傾銷稅救濟效果之情事。
  二、本案重要歷程
   本案係美國生蜂蜜生產廠商於2021年4月21日申請反傾銷調查,DOC於2021年11月17日發布就越南進口生蜂蜜作成傾銷以及緊急情況之初步肯定認定,並於2021年11月23日公告上述認定並自該日起臨時課徵反傾銷稅,復於2022年4月14日公告傾銷以及緊急情況之最後肯定認定。
   ITC表示,在進行緊急情況認定時會選擇申請日前後適當期間的資料作分析,通常是6個月內。本案由於DOC傾銷初步認定時已逾申請日6個月(即2021年10月),故本案以申請日前6個月(即2020年11月至2021年4月)為基期,申請後6個月(即2021年5月至10月)為比較期。ITC於2022年6月公告就越南進口生蜂蜜作成產業損害以及緊急情況之最後肯定認定。DOC嗣後公告對於2021年11月23日前90日(即自202年8月25日)進口之越南生蜂蜜回溯課徵反傾銷稅。
   原告不服ITC之緊急情況認定,並指出ITC未適當考量調查資料中較近期之資料,而該些資料足以證明越南生蜂蜜不太可能嚴重減損課稅效果,爰向CIT提出訴訟案,經審理後CIT支持ITC之緊急情況認定。
  三、本案判決理由
  (一)法規部分
   1.課稅生效日之認定:CIT表示,原告及被告均同意,依法規規定ITC緊急情況認定之分析應著重於課稅「生效日」(effective date)前,雙方爭執點係在「生效日」究竟係指何日。CIT支持ITC主張,即DOC公告之課稅命令「對越南以外之其他涉案國進口生蜂蜜自2021年11月23日起臨時課徵反傾銷稅,越南生蜂蜜則回溯自臨時課稅前90日,即2021年8月25日起課稅」,明白揭示反傾銷稅之適用始於暫停結算日,而非課稅命令本身發佈的日期。
   2.緊急情況之庫存檢視期間:CIT表示,原告主張依19 U.S.C.§1673d (b)(4)(A)(ii)規定,ITC應檢視越南生蜂蜜庫存之歷史以及同時期之資料,然ITC並未完成後者。CIT特別指出,原告並未就ITC依19 U.S.C.§1673d(b)(4)(A)(ii)(I)規定,就越南生蜂蜜進口之時間及數量的認定提出反駁。被告表示,ITC緊急情況認定的分析期間與DOC相同有其意義;另依19 U.S.C.§1673d(b)(4)(A)(ii)(II)規定,ITC應考量庫存增加情況;再者,烏拉圭回合協定法(URAA)之行政措施聲明(SAA)亦要求ITC應認定課稅生效日前大量增加之涉案進口是否嚴重減損課稅效果。CIT表示,由於原告承認該法規未就庫存之檢視期間有明確規定,爰認定原告未能就此節提出任何支持其論點之證據。
  綜上,CIT同意ITC就19 U.S.C.§1673d(b)(4)(A)之詮釋。
  (二)實質證據
  原告表示,ITC緊急情況認定之卷證資料欠缺臨時課稅時之庫存資料以及最終使用者之庫存數據,故ITC之認定無實質證據支持。此外,ITC忽視另2件重要事證,即國內產業於調查後期面臨嚴重供給短缺,致無法滿足客戶需求以及國產生蜂蜜與越南生蜂蜜間並不具替代性,故國內生產者並未遭受損害等情形。
   1.庫存資料:依ITC緊急情況認定,越南生蜂蜜於比較期後4個月之進口量大幅超越基期,且於比較期前4個月之每個月進口量亦大量增加,反轉了自基期期間進口量減少的趨勢。另外,比較期最後1個月(2021年10月)越南生蜂蜜的庫存量約為基期最後1個月(2021年4月)的3倍。綜上,ITC就越南生蜂蜜做出緊急情況肯定認定。另ITC雖承認卷證資料欠缺下游的越南生蜂蜜庫存數據,但亦指出原告從未要求ITC蒐集該類資料。CIT表示,原告雖主張下游庫存數據於本案至關重要,但其不作為則削弱其有關ITC認定不合理之主張。
   2.國內產業面臨嚴重供應短缺:原告該主張係引用ITC工作報告(Staff Report)中有關部分生產者及進口商之陳述,因受天候影響、運輸成本增加以及運輸延遲等原因而有拒絶或減少供應情形,亦有購買者陳述受疫情擾亂(包括運費、人力短缺、封鎖),以及市場不確定性等。ITC表示原告所引用之情形,實際上係因部分進口產品未通過品質測試所致。CIT認為原告主張與卷證資料不符,爰支持被告說法。
   3.國產生蜂蜜與越南生蜂蜜間是否具替代性:原告主張越南生蜂蜜與國產生蜂蜜之用途不同,彼此間不具替代性。又越南生蜂蜜與國產生蜂蜜之種類並不相同,故即便於課稅命令時有少量越南生蜂蜜的庫存,亦不會取代國產生蜂蜜或對其價格有所打壓,而國產生蜂蜜並無法取代專用於烘培業的越南生蜂蜜。CIT表示,ITC於其認定中就此節說明及分析,爰不同意原告指稱ITC未考量產品替代性。

資料來源:資料來源:https://www.cit.uscourts.gov/sites/cit/files/23-162.pdf

中國大陸振興經濟政策恐增加全球貿易戰風險
  近期中國大陸面臨房地產嚴重衰退、通貨緊縮、青年失業率攀升、消費者信心不足等壓力,迫使中國大陸政府加重干預經濟的力道以推動成長。中國大陸政府把振興經濟政策的重點聚焦在製造業,向高附加價值的製造業挹注大量資金,尤其是所謂的「新三大經濟引擎」,即電動車、電池及再生能源產品(如太陽能面板)。雖然這種做法似乎有助於中國大陸避免經歷類似日本1990年代房市崩盤後引發的全面經濟衰退,但可能導致中國大陸與先進國家以及新興經濟體之間新一輪的全球貿易緊張局勢。
  上述中國大陸新三大經濟引擎在2023年前3季的出口額較2022年同期大幅成長42%,但在其政府補助消費者裝設太陽能面板和購買電動車的推動下,此類產品的內銷量更高於出口量。2023年1至10月,中國大陸消費者購買近600萬輛國產電動車,而出口量則為160萬輛。
  中國大陸製造業占GDP的比率於2011年達到高峰,約為32%,之後逐年下滑,而中國大陸於第14個5年規劃2020年起該比率不再下降。受到新冠疫情期間全球對自中國大陸進口貨品需求增加的推動,該比率在2020年至2022年增加了2個百分點,達到28%。相對製造業,中國大陸服務業占GDP的比率於2015年首度達到50%後仍逐年上升,成為最主要的經濟支柱,這是經濟發展過程的正常現象。製造業相對其他產業有較高的外溢效果;然而隨著經濟發展,製造業占GDP的比率會越來越低,而服務業則越來越高,造成經濟成長率逐漸減緩。因此在中國大陸政府干預下,服務業占GDP的比率在2020年開始逐年下降,和製造業呈現相反趨勢。目前中國大陸為世界第1大出口國,其製造業的相關產品估計約有45%出口到全球市場。
  製造業產出的附加價值可以反映出經濟體產業技術升級的狀態,中國大陸製造業產出的附加價值成長快速,甚至高於歐盟、日本、韓國及美國等先進國家。中國大陸政府強力干預製造業的做法已經引起美國與歐盟等國的關切,歐盟執委會主席Ursula von der Leyen於2023年11月16日第3屆歐洲中國大陸會議上發表演說時指出,2022年中國大陸對歐盟貿易順差已達破紀錄的近4,000億歐元,這是中國大陸政府有意為之的結果,其保護產業政策造成產能過剩的後果正在影響全球市場,並危害歐盟的工業基礎。歐盟已經開始採取行動,對自中國大陸進口電動車展開反補貼調查。而近日中國大陸也進行反擊,對自歐盟進口白蘭地等蒸餾酒類產品展開反傾銷調查。
  拜登政府則透過降低通貨膨脹法(Inflation Reduction Act,IRA)對國內潔淨能源相關產業採行補貼措施,以降低自中國大陸進口該類產品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力,並拒絕向中國大陸提供高階晶片等先進技術,以減緩中國大陸高科技產業的成長速度。美國眾議院4位眾議員於2023年11月7日聯名致函貿易代表Katherine Tai,敦促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針對自中國大陸進口汽車(特別是電動車)再度展開301調查,以提高現行25%的關稅稅率。美國財政部長Janet Yellen於2023年11月13日出席APEC財政部長會議時表示,中國大陸政府大力投資特定產業恐將再度造成供給過剩並對其他國家構成威脅。
  中國大陸強力干預製造業的經濟政策是基於經濟發展、國家安全及社會穩定等多項考量因素,期望將完整的供應鏈引入國內,在加速發展高科技產業的同時也想保留中低階產業,成為製造全部商品的生產大國,因此越南及印尼等這些原本可以從中國大陸產業升級中獲益的發開中國家亦可能遭受不利影響。其他企圖吸引高階產業進駐以快速提升工業技術水平的國家,如印度及土耳其等新興國家針對中國大陸採行貿易保護主義不滿的呼聲則有逐漸增強的趨勢,其中印度是2023年全球對中國大陸展開貿易救濟調查數量最多的國家。

經濟部國際貿易署:100057 臺北市中正區湖口街1號 | Tel: (02)2351-0271 | Fax: (02)2351-7080
政府網站資料開放宣告 | 隱私權政策 | 網站安全政策
更新日期:113-05-20  瀏覽人數:5,807,654
回到最上方